德业双馨 | 我们心中的“大先生”
时间:2022-11-14 点击量:1410次

他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得主,化工领域最富盛名的“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被他收入麾下,他主持研发的技术成果在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企业应用超3000台套,创造效益超35亿元。他带领的教学团队获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还被邀请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就是这样一位科研“大咖”,在给本科生讲课时仍时时感到后背在“冒汗”。面对三尺讲台,他始终保持着科研工作中那份固有的谨慎和敬畏。

一门《化工原理》,他讲了近30年,坚持年年重写教案年年都有新内容。他将专业知识讲成通俗的故事,深入浅出中让录课的摄影师听懂了“精馏”。

他多年放弃暑假,带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连续6年捧回全国一等奖。2017年在杭州参赛时腰痛发作,在宾馆里坚持躺着完成了辅导。在学生眼中,他更像一位兄长,总是将人生的真谛掰开揉碎地讲给他们。他重“言传”更重“身教”,以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是第34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心中的好老师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什么是好老师?在习近平看来,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在我们的心目中,李春利老师就是这样的“大先生”。

上课时总感到后背在冒汗

《化工原理》,是每一个化工学院的本科生必须要学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门课学时长、难点多,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李春利老师教授这门课已近30年,尽管讲了无数次,可他每次讲授前仍不敢怠慢,“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到上课时后背在冒汗,因为教书是个良心活儿,要对得起学生的信任,一定要将正确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讲错了就是在误人子弟。”李老师说。每次讲课前,李老师都要更新自己的教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化工学院王洪海老师说,“每节课开始前,李老师的备课资料都会准备满满的好几页A4纸”。在讲课时,李老师会将工业案例和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历科学地融入课堂。

化工学院张文林老师说,学生看到的案例图片中的设备多是李老师去工厂交流指导工作时时拍下的,它们大多是李老师的“得意作品”。以“精馏”这一部分为例,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李老师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作为实例介绍给学生。

在化工学院,李老师的科研水平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蹭课生”常常挤满了教室。化工学院2015级学生张娜娜说,李老师的课,总有很多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他引用了很多自己学习、生活、科研的经历,循序渐进引人入胜,他的执着感染了很多人。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明白了化工专业能学到什么,将来能干什么,一些高考时被调剂过来的学生曾一度处于迷茫和困惑中,甚至动过转专业的念头,但上过李老师的课之后,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专业,这样建立起来的专业“自豪感”一定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

用“绝活”把讲台变舞台

在李老师看来,学生求学的关键在于“求”,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他的课堂上,提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老师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并且利用各种方法去探求问题的答案,查资料、做实验、互相讨论。李老师认为,与其“面面俱到”地简略讲完十个点,不如竭尽全力去讲透两个点,把方法教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完成余下部分的学习,这样的记忆更深刻。

生动有趣的例子、旁征博引的风格,同样吸引了很多年轻老师前来旁听。大量的提问、实例,使上课的时间大大延长。化工学院苏伟怡老师说,上李老师的课,经常要把预订的时间乘以1.5倍,晚上的课总要上到10点多。

在李老师带领的化工原理教研室,教师与教师之间也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业务讨论。苏伟怡老师说,一次,她本想和李老师讨论相平衡的问题,李老师由相平衡讲到精馏,又由精馏讲到化工原理的两种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法和量纲分析法。从上午10点一直讲到下午2、3点钟,连午饭都没顾上吃。

勇于做学生的“同学”

有人说,每开设一门新课,都是对老师的一次考验,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年长的老师。搞化工的人都知道Aspen plus这个软件,它是目前世界上过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大型流程模拟软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软件,李春利老师带领教研室的老师专门参加了培训班,作为培训班上“最高龄”的一位,李老师却学得格外认真,也学得最好,连授课老师都不禁感叹于他掌握速度之快。

现在,Aspen plus这门课已成为整个化工学院的明星课程。从最初的研究生选修课,逐步成为本科生的必修课。

李老师常说,教师要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做学生的“同学”,虚心向学生学习,很多新生事物,学生可能掌握得比老师更快更好,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倾听学生的意见,这使他赢得了学生们的真情和尊重。

塑造学生的“大先生”

在学生眼中,李老师更像是一位兄长,除了传道授业,他还帮助解答人生的困惑。

2011年毕业的研究生田淑娜曾面临择业的难题,迷茫中不知道要干什么,李老师劝解她:先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要去哪,看见目的地了,无论现在找什么样的工作,拐什么弯,心里有目标在,就不会迷茫了。现在的经历都是财富,不用纠结。成大事者不纠结,因为他知道他的目标。

毕业7年,这些话对田淑娜仍有启发,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今年我32岁,时而能感受到那种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生状态,每每迷茫不知所措,就会想起这句话,所以这几年来,我也是一直在制定目标,追求目标,修正目标的过程中一步步向前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好在我从来没有停止过上下求索的脚步。

李老师常常鼓励田淑娜,如果现在有什么想法,或者朦胧间看见前面的路,就勇敢地去走一走,不要说等着我再看清楚一些,再去修正一下,如果一直修正不迈步,朦胧的路也可能就没有了。一件事情在开始做之前,没有人知道会呈现出什么东西,只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只有去做了才能知道。除了勇敢去做,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爱好、社会现状、经济独立、夫妻相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在田淑娜的眼中,这个世界最害怕疯狂又冷静的人,而李老师正是这样的人。

“精彩一刻”增强对专业的自信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发起,已由第一届的6所985高校发展到目前参赛学校330多所,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拥有化工类的院校。这项竞赛考察的内容,涵盖化工专业的所有基础和专业课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求参赛者具备一定的经济核算、土木设计等跨学科知识。从工作量、涉猎学科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比较,这项比赛在国内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中首屈一指,它也成为国内化工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可以说是一项“超级竞赛”。近两年的竞赛题目分别为“为某一大型综合化工企业设计一套乙苯生产装置”和“针对某一含硫工业废气源设计一套深度脱硫并予以资源化利用的装置”。

每年大赛结束后,李春利老师都会组织一节特殊的课堂——精彩一刻,由获奖队员为学院的师弟师妹进行获奖项目展示。

整洁笔挺的正装、侃侃而谈的话语,获奖队员常常一亮相,就吸引了台下的目光。化工学院2014级学生牛晓芳现在已在天津大学读研,回忆起两年前观看“精彩一刻”时的场景仍然难掩兴奋,“师兄师姐们的表现太令人震撼了,他们神采飞扬,充满自信,从产品的确定、生产流程的设计、工厂的选址、车间内部的建设、到预算开支的分配,再到项目前景的展望,分析得头头是道,太有风度、太帅了!”

从那时起,牛晓芳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比赛。2017年,牛晓芳获得这项比赛的全国一等奖。不只是牛晓芳,化工学院报名参赛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今年的参赛人数已达150多人。化工学院方静老师说,通过这一比赛,学生们大大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自信。

超级竞赛,磨练的不只是学生

从2月份竞赛题目公布,到8月份比赛结束,每年的比赛历程半年。一等奖获得者、2015级学生张娜娜说,他们组的队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聚在一起讨论修改,这半年来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不曾有过的幸福感与充实感,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极限,帮助自己树立了极大的自信。

李春利老师带领的化工原理教研室一直承担着参赛学生的辅导工作,竞赛项目的复杂程度有时候超出想象。一个参赛项目的所有材料打印出来竟有1400多页。为了把汇报用的PPT整体看一遍,经常要连续用上6、7个小时,回家后因为过度兴奋,常常彻夜难眠。

让2014级参赛学生肖一婷感动不已的是,2017年,带队在杭州参赛的李老师腰痛发作,在宾馆里躺着坚持为他们完成了辅导。

今年春天,李老师的母亲身体不适住进唐山的医院,为了照顾母亲又不耽误辅导学生,他就让学生把工程制图打印出来,一页页通过视频在医院里进行指导。

一流的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流的本科生。而要培养出一流的本科生,必须得有一流师资的保障。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莫不如此。

化工学院李浩老师说,李老师对待教学,从来都是实实在在。辅导学生参加大赛,比不上发表论文,并不是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他能这样做,源于他的性格,更源于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李春利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教授的本色是教书。

甘为人梯,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李春利老师深深知道,只有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教师团队,才能真正做好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他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当做己任,努力提高团队整体的能力和素质。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型课程,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工程观念,才有利于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李春利教授带领青年教师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参加生产学习和科研实践,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迄今为止,化工原理教研室共有4名青年教师取得了注册化工工程师的从业资格,2名教师具备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专业设计资质,全部教师均参与工业科研项目,具备工程设计经理,成为教育战线的“双师型”任课教师。王洪海、王志英等多位教师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工业大学优秀任课教师;方静老师获天津市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苏伟怡、齐俊杰、胡雨奇等青年教师也分别多次在学校的各类教学竞赛中屡屡获奖,所有青年教师都承担了化工学院的班导师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17年,李春利老师带领的教学团队荣获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河北工业大学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学团队。除此之外,他们还曾获得2015年度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示范集体”,以李春利老师命名的“李春利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2016年天津市十大“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

高尚的品德,精湛的业务,使李春利教授在全校师生中赢得了高度赞誉,在2013年学校建校110周年之际,李春利教授被评为“工大教师楷模”,201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被邀请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成绩来源于科学的态度,来源于严谨的作风,来源于执着的追求,来源于精诚的合作。我们坚信:李春利教授一定会在教育战线上为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码体验
敬请期待
活动二维码
云上校园二维码